找到相关内容1304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沩仰宗概观(2)

    思益的学人问仰山:“禅宗顿悟,毕竟入门的意如何?”仰山平和地开示他道:“此意极难,若是祖宗门下,上根上智,一闻千悟,得大总持。其有根微智劣,若不安禅静虑,到这里总须茫然。”接著,仰山方便问他:还思念...

    蔡日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14558610.html
  • 禅宗的心灵之道

      所谓的禅定是指心灵专注一境的修炼活动及其状态。但禅与定仍有一定的差异。禅是静虑,是观照内心;定则是心不散乱而止于一处。但人们一般将禅定合用。于是作为心灵自身净化的过程,禅定包括了止和观两个方面。...

    彭富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32158711.html
  • 禅文化的当代价值与意义

    丰富的理解,在这个基础上,人们阐发开了博大精深的禅文化。  对“禅”有多义理解,禅,乃‘禅那’之略称。梵语DHYANA,义为“静虑”“思维修”,宁静散乱之心,而起契理思虑也。  (1)禅不是宗教。禅是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33658730.html
  • 参悟佛教(1)

    ,佛教也经常把禅定当作聚精会神思考哲理、体得真理和对治各种非佛教思想情绪的基本条件,因此而得到特殊的重视。  禅定的“禅”,音译禅那,意译静虑、思维修,原指“四禅定”。  “四禅”是诸定中最基础的一种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33858733.html
  • 杰仁波切著:新觉醒(1)

    。其他一些证得了静虑或无色定的人,透过了他们自身的三摩地经验,以为自己得到了解脱,可是在禅定中却发现自己还会再度出生、历经轮回时,他们因此而下了一个结论说解脱并不存在,甚至宣称解脱根本是子虚乌有。  ...方便而设立。  进一步来说,经藏中已包含了戒、定、慧学,依小乘观点而言,它教授如何遵循解脱戒以达成自我约束、如何在行止之间圆满纯净、如何透视即使是非常轻微却不合宜的行为等等。经藏依照小乘的根器传授了静虑...

    杰仁波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75759029.html
  • 对2O世纪中国佛教批判风潮的双重省察

    “不事奢摩静虑,而 唯终日安居;不闻说法讲经。而务为人礼忏。属累正法,则专计资财。争取缕衣,则横生矛戟。驰情于供养,役形于利衰。”《儆告十方佛弟子启 》,载马以君编注   文集》,广州花城 出版社 ,...

    唐 忠 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01559153.html
  • 洪修平《中国禅学思想史》的方法论评析

    认识。文中言:  〞禅,为梵文 Dhyana 音译“禅那”之略称,意译为“静虑”,旧译也作“弃   恶”、“思维修”、“功德丛林”等,是佛教的一种修行方式,但它并不始于  佛教,而是渊源于古印度的瑜伽...

    洪修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80159587.html
  • 萨迦派尼僧研究

    净治垢障,生四喜智,证乐空双运。  2、加持之传承不绝,指与尊圣金刚无我母之加持等教诫相关的各种加持。依此主要分为四际:  (1)修炼密法之际,修持静虑因支,前导思力断绝疑惑,善识耳传、密传等诸传承法义...

    德吉卓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92659669.html
  • 藏传佛教道次第概述

    地,每一支都有一定的修炼特点。“收摄”的修炼方法分昼瑜伽和夜瑜伽两种,夜瑜伽主要于暗室修行。昼瑜伽的坐法和夜瑜伽相同,一般在室外天空晴朗、无云无风时修炼。禅定,也叫“静虑”,或“思虑”。共有四种修习...

    克珠群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01159708.html
  • 新罗高僧金地藏证道九华的业绩及其对后世的影响

    。《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》说他是十方世界的菩萨,“安忍如大地,静虑可秘藏”,故名“地藏”。《地藏本愿经》、《如来不思议境界经》等解释说,地藏菩萨是古佛现身,在释迦既灭以后、弥勒未生以前,已证得佛的法身。...

    谢澍田 叶可信 张宣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03259732.html